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资讯

建设国内一流科创载体 集聚创新发展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0-10-31

1029日,江阴市第30届科技节开幕,吹响了江阴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号角。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江阴,将更加坚定地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规划布局创新“硬核”、提升放大科创“当量”,努力让江阴的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产业更高端 创新更澎湃’科技创新看江阴”系列报道,从科创载体、科创企业、科创人才、科创生态四个维度,全面展现我市深入推进“创新江阴”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全市上下继续唱响产业更高端的主旋律、奏响创新更澎湃的最强音汇聚强大合力。

在昨天举行的2020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创新大会上,由东北大学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牵头成立的长三角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启动,大隆凯科技、塞特精密等一批本土企业还与研究院进行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未来该研究院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科创大脑”。

作为江阴重点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东北大学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由江阴高新区、东北大学、华西一村资本和深圳昀润投资四方共同发起设立。研究院致力于攻关金属材料共性技术难题,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中试环节作为切入点,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新材料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建成一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在各个材料产业领域内具有相当研发实力和知名度的研究团队入驻,其中,9个新材料技术类和新材料装备类项目已经成功落地进入中试阶段。在国际合作方面,研究院还与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紧密合作,双方成立院士工作站,共同建设高性能金属材料产品、工艺研发平台。

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创载体平台,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也是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和主战场。今年以来,江阴充分放大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政策效应,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加强国际国内产学研互联互通,全力打造创新载体“强引擎”,为“创新江阴”建设集聚强劲动能。

在平台载体建设上,江阴舍得投入、创新思路,一方面围绕自主可控,深化产学研合作,牢牢掌握自主创新的“方向盘”,另一方面大踏步走出去,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加强海内外科技合作,汇聚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家,先后与54名国内外院士建立合作关系。此外,全市拥有国家集成电路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建成中科院集成电路研究院江阴设计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前,在用足用好现有各类科创载体平台的同时,江阴正主动对接无锡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全力参与科创带“第一岛链”建设,全面实施“东西互搏”“南征北战”战略。“东西互搏”,就是东部高新区要全力进位,加快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40强;西部临港开发区要加快升格,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南征”,就是以霞客湖为中心,整合国内一流的金融科创资源,打造引领江阴未来发展的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美丽生态区、数字新高地;“北战”,就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统筹规划岸线资源,全面修复沿江生态,全力唱好“长江之歌”,坚决打好长江大保护之战,奋力实现江阴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千凤还巢”“花开满园”。